活力中国|在外商投资热情中感知中国经济活力******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吸引外资顶住多重压力,引资规模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外资企业用脚投下信任票。新的一年,外商的投资热情如何?春节前夕,记者奔赴招商一线、深入外资企业,去感受中国这片投资热土的蓬勃活力!
江南小城缘何成为中小外资企业集聚地?
视频:活力中国·强劲吸引力 江南小城缘何成为中小外资企业集聚地来源:央视新闻
江苏太仓,不仅是“鱼米之乡”,也是“德企之乡”。包括470多家德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已成为太仓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2年太仓新设立和新增资的外资项目有183个,而中小外资项目就达到了120个,占比超过了65%。那么,太仓为何会成为中小外资企业的集聚地呢?
在江苏太仓高新区,记者看到虽然是周末,但招商、规划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依然在为今年落地的外资项目召开协调会。
太仓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陆利璟,不久前作为赴欧招商团的主要负责人,和招商团队9天在欧洲跑了14座城市,带回了这批外资项目。在跟记者谈起此次的欧洲之行,陆利璟先给记者看了一段广为传播的视频。在这段视频中,外方代表上来就说,“能再次听到中文感觉真好!”这让陆利璟和他的同事们倍感亲切,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让对方的投资部门当即决定把一个新项目跟太仓进行对接。
不仅如此,陆利璟和同事们在欧洲走访了20多家企业和商协会,并最终拿到了总投资130亿元的外资项目。
在太仓招商局,记者看到这些来之不易的外资项目,每一个都实行专班负责制。专班工作人员视频沟通进展、邮件确认细节,忙而不乱。与此同时,为这些外资项目储备的专业技术工人,也在太仓“双元制”培养体系下同步推进。这些“双元制”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
在这批新落户的外资项目中,这家德资企业刚刚找到了新厂房。德国人希内曼正在给新厂房设计方案。他在太仓21年,亲眼见证了企业从最初的一个售后服务部门成长为一家中大型外资企业。在他眼里,太仓本地团队的本土化能力、快速高效的沟通,不仅给了太仓发展新项目的空间,也给了他们企业成长的机会。
一条公交线串起一条产业链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仅在太仓高新区南京路25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就集中了将近800家中小外资企业。除了太仓的地理区位优势、优良的营商环境,还有哪些是这些中小外资企业看中的呢?
在最早进入太仓的这家德资企业门口,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个公交站台,这个站点就是以这家德资企业命名的,叫克恩里伯斯,从克恩里伯斯出发前后4公里范围内,聚集了40多家外资企业,形成了一条汽车产业链,现在坐上这趟公交车,就能把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系统配齐。
如今,在太仓一辆整车七成零部件都能找到供应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寻找发展机遇,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资的共识。
1个人如何搞定1.6亿元项目落地?
视频:活力中国·强劲吸引力 1个人如何搞定1.6亿元项目落地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对外资形成了一种强劲的吸引力。此外,记者在探访中感受到,还有一种力量,也让外资企业愿意到中国来、放心到中国来。
在江苏扬州,德国人钦安仁每周都会从上海开车来这里,查看他们企业新厂房的设备安装进展。这个投资约1.6亿元人民币的厂区,目前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今年9月份将正式投产。但回想起项目刚刚开建那会儿,钦安仁却十分焦虑,因为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德国总部只派了他一个高管来。
不过,钦安仁的焦虑并没有太久,很快当地的驻企联络员马子樾找上了他,自此,项目的任何问题都由马子樾来协调。
钦安仁是一周往工地跑一回,而被他昵称为“工长”的马子樾,在工期紧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往现场跑,并通过视频与电子邮件和钦安仁沟通,共同推进厂房的改造建设。
钦安仁告诉记者,整个厂房不到一年就建成了,跟欧洲那边的速度比起来非常快,欧洲总部对建设的速度非常满意。在这个项目投产后,总部还将进一步追加产线,总投资预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而他们持续追加在中国的投资,追寻的是“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同时,看中的是中国供应链的本地化,还有中国庞大的市场。
中国大市场 世界大机遇
视频:活力中国·强劲吸引力 看好中国潜力 外资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在多地采访中发现,外资企业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大市场潜力、经济前景和开放政策,2023年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在浙江宁波,这家汽车零部件外资企业把全球研发总部设立在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眼下,设计师们正在对一款最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外饰产品,进行最后一轮性能测试,这将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2022年,宁波平均每月吸收外资3.3亿美元,并专门成立了投资促进部门。今年,宁波将聚焦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92个外资项目早落地、早到资、早开工。
在山东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年产1.6万吨冷冻食品项目不久前刚刚投产,这也是这家外资企业在聊城的第10次投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持续增资的背后,一是原材料供给很丰富,二是有任何困难,政府都会第一时间推动解决。
如今,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日益完善的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在中国布局总部项目、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这家美国企业在海外的首家研发中心不久前在上海落成,今年将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产品,并利用全球资源将创新成果引入中国。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使得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信心越足。
中国吸引外资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
视频:活力中国·强劲吸引力 中国吸引外资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来源:央视新闻
数据也显示,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保持了吸引外资“增量提质”的态势。
2022年前9个月,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就达到1万亿元;前11个月,突破1.15万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水平。
与此同时,外资来源更加多元。2022年前11个月,韩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2.1%、52.6%、33.1%和26.6%。
高技术产业成为吸引外资“主引擎”,2022年1-11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1.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8.8%,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3.5%。
今年1月1日,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正式实施,与上一版相比,新版目录净增加239条,增加条目数为近年来最多,进一步扩大鼓励外资投资范围。
中国贸促会近期对160多家在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的调研结果显示,99.4%的受访者对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岳群 丁雅妮 张道峰 张歆 杨光 盛瑾瑜 江苏台 太仓台 山东台 宁波台 北仑台)
长春担当****** 图 经过数次改造扩建的长春站,高峰期日开行旅客列车470列,为百姓一体化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资料图片) 南湖公园是长春最早的水源地,现在是长春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资料图片) 今年春天,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让恢复发展势头良好的长春一度“失速”。 -9.9%!在上半年省会城市半年报排名中,长春GDP增速“垫底”,也是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会城市。 本报调研组不久前来到长春采访,感受到的不是消沉与懊丧,而是勇毅与自信。 在“负增长”的背后,是富有韧性的逐步复苏:4月份经济触底、5月份逐渐回升、6月份强劲恢复,初步核算上半年长春GDP完成3073.83亿元,虽同比下降9.9%,但好于预期5.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GDP降幅收窄至3.8%,主要指标全面好转。 “长春全力答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考卷,我们有信心答得更好!”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志军说。 在东北振兴、吉林振兴的战略全局中,长春的地位极为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吉林省委提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明确,突出发挥长春辐射主导的“一主”作用,进一步释放长春区位、资源、产业、科技、生态、文化等多重优势。“扛起‘一主’担当,是吉林省委赋予长春的重要使命,也是长春率先突破的现实路径。”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乘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长春高质量发展时已至、势正起、兴可待。 一柱擎天 “上一次来一汽还是9年前,这次来看了以后,感到眼前一亮,今非昔比啊!”2020年7月23日下午,正在长春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一汽集团研发总院,一路看过来,倍感欣慰。 一汽,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汽车产业,是长春产业布局中最耀眼的名片。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汽车产业和一汽对长春的重要性:2021年,长春市统计口径累计生产整车242.1万辆、销售240.2万辆,汽车产业实现产值614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3%。这其中,一汽又占了“半壁江山”。“2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大家开玩笑说,长春市公务员的工资,有一半是一汽发的。”长春市统计局副局长汤大鹏对记者说。 对汽车产业在长春“一业独大”、一汽“一企独大”、产业结构单一的担忧,从没有停止过。汽车产业对于今天的长春来说,不是大不大的问题,而是强不强的问题,是能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只要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即便“一业独大”,也不妨大下去。 从做大到做优做强,长春对汽车产业有了新的追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全力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以汽开区为龙头,带动朝阳、绿园、宽城、公主岭,建设1个万亿级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和1个千亿级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汽车产量达到400万辆,轨道客车产量达到5000辆。 万亿级汽车产业发展蓝图正在徐徐铺展。 “这是红旗车?”在一汽NBD总部展厅里,酷炫的超级跑车、可爱的智能小巴、豪华的商务车打破了记者过往对红旗车“官车”“专用车”的印象。 在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生产线上忙碌的“机器人”又让人近距离感受到这个超级智慧工厂的“高大上”。厂党委副书记康艳霞介绍说,工厂具备1小时生产60辆整车的能力,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辆车下线。目前,繁荣工厂投产红旗E-QM5、全新红旗H5、红旗HQ9三款车型,预计年底前还将有3款在制在研产品实现量产。 统计显示,2021年一汽全年销售整车350万辆、营业收入7050亿元、利润480亿元,经济效益创“十三五”以来新高。其中,自主品牌成为增量的最大来源——红旗品牌销量突破30万辆,4年增长63倍,增速列高端品牌第一;解放品牌年销售44万辆,创造了中重卡销量全球“五连冠”。 “红旗”迎风招展,风景这边独好!从“国宾车”到“国民车”,“红旗”驶入千家万户。 汽车是供应链关联性极强的产业。长春拥有全国唯一以汽车命名的开发区,聚集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全市拥有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11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01户,配套产值规模近1600亿元。 建设国际一流的汽车城,产业链、供应链上哪一环都不能成为短板。 长春市工信局局长赵明瑞介绍,聚焦汽车产业“弱链、断链”问题,长春大力部署“补链、强链、延链”,目前已梳理出13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300亿元。“通过这些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将实现国际汽车城以城促链、以链兴城,构建起上下互动、整体连接的有机循环。” 作为汽车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汽车电子已成为当下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领域之一。与一汽集团NBD总部一条马路之隔的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两年多的公司,主要产品是让汽车更“聪明”的汽车电子,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服务三大领域。 “以前一汽的汽车电子产品主要来自省外、国外的供应商,我们从今年1月开始给红旗车批量供货。”富赛公司总经理丛俊波说,公司目前正在筹建第二工厂,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将达50亿元。 2020年正式划归长春代管的公主岭市,正积极发挥区位优势,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集群发展,增强汽车配套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公主岭市委书记李洪亮一见面,就说起前一阵去江浙等地考察的感受:“看了好几家汽车配件企业,很受震撼。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如果不创新不转型,很快就会倒下。”适应长春汽车产业新发展格局,公主岭市正在推进汽配企业“腾笼换鸟”。 从做大到做优做强,不仅要向内使劲,努力补链强链,还要坚持扩大开放,实现强强联手。 30多年前,中德合资的一汽—大众开创了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合资的先例,引领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对外开放。今天,长春主动拥抱汽车产业变革新浪潮,迎来了又一个开放引资的重大标志性项目——总投资358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 在长春新凯东大街与汽车大路交会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人来车往。项目经理闫磊介绍,总装车间正抢在入冬前上梁,预计年底便可进入设备调试安装阶段。 这是奥迪在中国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高端新能源汽车30万辆,达产后将直接带动上下游产值3000亿元。 回忆项目落地的前前后后,长春汽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轶感慨良多:“当时,外方在选择合作对象时非常慎重,提出了一个问题清单,有1200多个问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协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攻关,最终,长春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国内经济疫后复苏的大背景下,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如期落地,不仅对长春是利好,对吉林发展、东北振兴都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可以释放强大动能,拉动产业发展。”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威认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有效载体和关键抓手,启动建成一批“顶梁柱”式的重大项目,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和支撑作用。 在新能源汽车新赛道上,长春落子如飞,先机在握。 一飞冲天 一箭16星!今年8月1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将由长春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号”高分03D09星等16颗卫星发射升空。 “一飞冲天”的成功并非偶然。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对于长期“一业独大”的长春来说,新动能如何培育、产业结构如何优化,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 对此,长春的答案是:拉长补短。“所谓‘拉长’,就是继续做大做优做强汽车业,建设1个万亿元级的汽车产业集群;所谓‘补短’,就是打造高端装备、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能源、文旅等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增长极。”长春市委政研室主任王小明介绍说。 走进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一边领着记者观看“吉林一号”卫星回传的清晰地图,一边介绍:2015年10月8日,“吉林一号”光学A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第一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商业航天帷幕由此拉开。目前已有70颗卫星在运行,“十四五”末将达到138颗。 历经8年持续奋斗,长光卫星异军突起,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具备提供农林生产、环境监测、地理测绘等服务能力,是目前吉林省唯一的独角兽企业。 华灯初上,北国春城美轮美奂。市内一半以上的照明设施,均为长春“智造”。 点亮长春的是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这也是一家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营高密度集成三合一LED显示、大功率LED照明产品。走进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高清晰LED超大显示屏。“这款我们研发的全倒装COB幻晶系列产品,系全球首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希达电子董事长郑喜凤说。公司总资产由成立之初的30万元发展至逾8亿元,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光电信息产业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我们希望打造千亿级的光电产业集聚区,以支撑长春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长春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唐继东说。 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铸制造业优势,是长春有效破解结构性问题的必然选择和最优路径。 高铁是长春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疾驰在祖国各地的高铁列车约四成产自长春。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说,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 在位于长春绿园区合心镇的中车长客动车组基地,记者了解到,贵阳城际动车组项目已实现首批6列车交付;波士顿橙线、墨尔本项目正在按计划装配与走车;西安地铁16号线、深圳地铁14号线等一批重点项目生产稳步推进……2021年,中车长客作为长春装备制造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完成产值283.3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78.5%。 在为北京冬奥会研发的模型车内,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成涛介绍说,中车长客在行业内率先具备列车网络自主研发能力,并首次在动车组和城市轨道列车上实现自动驾驶。他说,“我们研制的中国首列新能源城际电动车组,可以在不接触电网的情况下续航超过200公里”。 目前,以高铁为代表的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长春聚集。2021年,长春高端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546.1亿元。赵明瑞表示,下一步,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11个产业链条、80余个产业节点,妥善解决缺链断链问题,着力提高本地配套率,持续优化产业链整体结构,做大产业规模。 作为国家首批认定的三个生物产业基地之一,长春是国内最大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疫苗细胞因子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长春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有望成长为又一个千亿元级产业。 长春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长春高新、金赛药业、百克生物、迪瑞医疗等一批领军企业。2021年,长春新区生物医药产值实现223亿元,占吉林省30%、长春市80%,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列第10位、东北地区首位。 “长春新区组建以来,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创新优势,积极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持续探索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医药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华景斌说。 2021年4月30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包装生产的首批“长春造”新冠疫苗正式上市。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邹勇介绍,公司生产的疫苗、干扰素产品持续为全国各地疾控中心供货。今年3月份,长春出现多发疫情期间,公司实施封闭生产,全力保障了疫情防控的需要。 据介绍,2019年,长春生物医药产业产值150亿元;今年预计突破300亿元。到“十四五”末,预计达到1000亿元。 接二连三 工业大市长春,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玉米主产区。 数据显示:长春有耕地2737.8万亩,辖下6个农业县(市)区都是产粮大县,其中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稳居全国十大产粮大县前列。2021年,长春产粮1236.52万吨,同比增长6.24%,对全省粮食增产贡献率30.77%。 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优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应有之义。牢记总书记嘱托,长春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城建设为抓手,在稳固一产、做强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 在农安县的广袤田野里,绿油油的玉米如队列整齐的步兵方阵,一直绵延到天际。无论地形、道路怎么变化,所有田块的垄向都保持不变。“这是我们全面推广的高光效种植技术。以往垄向都随地形、道路变化而变化,什么朝向都有,现在的垄向是根据太阳光照角度来确定的。”农安县副县长周德库解释说。 近年来,长春市全面推广高光效种植技术,根据太阳光来向,将田地的垄向调整至磁南偏西18至20度。同时,实行宽窄行组合垄种植法,把以前单垄单行间距65厘米改成大垄双行间距170厘米,以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提高粮食单产。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测产结果显示,用高光效技术栽培的玉米,平均单产可提高15%—17%,最高可增产23.7%。 调研中发现,当地农业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极其活跃。在农安县华家镇毕家店,今年划出了一大片试验田,示范推广米豆间作技术,通过高秆与低秆作物搭配,形成透光通风走廊,以大幅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米豆间作技术采用玉米大垄双窄行的田间布置方式,可以实现一次性播种、精量施肥,同时覆土镇压,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由于套种了拥有天然固氮能力的大豆,土壤肥力可自然改善。长期定位实验表明,玉米、大豆间作在保障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每公顷还可产大豆2000公斤左右。 发挥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大市优势,近年来,以肉牛为核心的畜牧业在长春得到快速发展。 走进皓月集团沃金黑牛养殖示范基地,只见一幢幢标准化牛舍里,一头头大黑牛膘肥体壮、毛色锃亮。皓月集团行政综合部外事主管徐锐告诉记者,这里饲养的是采用胚胎移植等科技手段,繁育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沃金黑牛”。沃金黑牛肉质大部分达A3以上等级,成为国内高端牛肉的代表,供不应求。皓月集团已带动20多万农户通过养牛致富增收,年出栏肉牛100万头。 去年初,落实吉林省“千万头肉牛”工程发展目标,长春市启动300万头肉牛产业暨“秸秆变肉”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肉牛养殖超过300万头,饲料化利用秸秆超过72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60%以上,肉牛良种化程度达98%。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单凭种植和养殖,显然难成农业强市。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春努力拉长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城建设。 在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本军告诉记者,公司年加工净化玉米70万吨以上,主要产品有食用玉米淀粉、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玉米蛋白粉、玉米原油及新研发的蜡质玉米变性淀粉,成为雀巢、联合利华、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的长期供应商。其中,蜡质玉米变性淀粉,每吨能卖1万元,附加值惊人。 得益于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发展,鲜食玉米在长春已经长成大产业。仅公主岭年销售鲜食玉米就超过4亿穗,产值达14亿元,带动超5000户农民增收。 在公主岭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穗穗新鲜玉米棒经过清洗、塑装、蒸煮,变成真空包装的鲜食玉米,装箱发往各地。项目经理王小敏介绍,公司在真空鲜食玉米行业创造了3个“全国第一”:产量1.2亿穗,销售量全国第一;电商销售额1.25亿元,在玉米类产品中销售额全国第一;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全国第一。 今年4月,又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落地长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在位于公主岭市的长春农高区核心区建设现场,记者了解到,一批重点项目陆续签约,有的已进入施工阶段。其中,鸿翔种业加工厂、种业交易中心计划年内建成投产,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产业园项目年底前完成一期基础施工…… 春色长驻 长春是工业之都,又是产粮大市,还是全国第一个森林城市。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孟庆华介绍,截至2021年底,长春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0905公顷,绿化覆盖率42.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3平方米,居全国乃至亚洲大城市前列。 经过几十年的规划建设,净月潭已建成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成为长春名副其实的都市“氧吧”。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孙洪健告诉记者,20多年来,历经旅游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蜕变,净月的生态特色没有丝毫减弱,在实现生态、经济、科技有机融合发展过程中,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放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长春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挖潜增绿、提质护绿,加快生态修复,厚植生态本底,努力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在长春市南关区,有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净水厂,占地35万平方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供水能力的提升,2015年11月,南岭水厂不再为居民供水。何去何从?对于这块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宝地,长春市顶住诱惑,没有搞大规模商业开发,而是将其作为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对园内的历史遗迹和文保建筑采取“修旧如旧”的思路予以升级改造,使之与绿地、水塘、古树等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建成了一处水文化生态园。2018年10月1日正式免费开园,经过华丽变身的水厂旧址,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大屋顶、四排树、圆广场、小别墅”,这是人们对长春城市风貌的历史记忆。如今的长春,伊通河两岸绿意盎然,南北湖周边焕然一新。历史建筑与现代街市相融合,美丽雕塑与诗意园林相辉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长春市公园总数由64个增加到175个,总面积由1263公顷增加到4595公顷。园林城市名不虚传。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保卫战,长春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今年截至7月31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2天,优良率90.6%,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_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同期最好水平。新凯河、饮马河等重点流域治理顺利推进。16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保持在50%;劣五类断面由6个降为1个,下降31.3%。 位于城区东北角的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1.97平方公里。唐继东介绍说,这片区域地势低洼,工业尾水、生活污水等在此汇聚,多年来一直是城市排涝区、水灾频发区,环境质量堪忧。为此,当地投资30亿元,用了两年半时间,将其改造成一座兼具防洪、治污功能的湿地公园,在治理过程中疏通了“外河”“内湖”两大水系,实现了河湖分治、湿地修复的目标。 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为长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增添了动能。由春到冬,冰雪节、消夏节、电影节、汽博会、文博会、农博会、航空展、动漫展、雕塑展等会展节庆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台”,吸引来各方宾客,拉动旅游、商贸、物流、文化等诸多产业。2021年,长春市接待游客10124.51万人次,同比增长39.88%;实现旅游收入2045.73亿元,同比增长48.08%。 长春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大批优秀电影人才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如今,长影老厂区已改建为博物馆,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依托深厚的电影文化底蕴,长春建设了国内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娱乐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影世纪城。以打造全球知名的影视产业集群为目标,净月高新区正在全力推进总面积达1051平方公里的长春国际影都工程建设。其中的万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影视文旅项目。 北国春城春常在,绿色发展育新机。秉承新发展理念,长春市在“六城联动”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建设“双碳”示范城、文化创意城的目标。长春市委副书记赵明介绍,围绕文化旅游、影视文化、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我们正在加快形成点、线、面协同发展的大文旅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形成千亿元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带动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 一流愿景 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比空气质量与生态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优良的营商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东北地区的资本、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竞争意识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导致本地企业长不大、长不好,外地企业进不来、留不住。 从营商环境破局,是东北振兴的关键环节。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长春市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率先突破的关键一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设‘东北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长春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刘晓茹如是说。 创新出台政策体系。为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近年来,一系列扶持政策在长春陆续出台。2020年出台扶持政策9条,2021年接续扶持政策15条,今年上半年再出台助企解困政策36条。两年多来,落实配套扶持资金共计8.6亿元。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改革举措,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审批时限由23.4天压缩至7.9天,承诺办理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66.4%。推行政务事项集成办理,通过“一表申请、要件共享、一窗受理、联审联办”,已实现61项主题服务事项集成化“一次办结”。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通过座谈会、沙龙、企业讲堂等形式,建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政企互动机制。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完善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构建亲清政企关系微信服务群工作机制,打造全天候、扁平化、零距离的“长春助企模式”。 在“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服务群”中,赵明瑞的网名叫“服务员老赵”。采访期间,微信群时有呼叫,老赵一一回复,不厌其烦。他解释说,“我们要第一时间受理企业提出的问题,实现秒接、秒应、周办结”。一大批像“服务员老赵”这样的助企干部,坚持24小时“接单”,随时回应企业需求。 长春新区灵活运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审批服务改革,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他们在全省率先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对于“标准地”投资项目,实行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的方式,全面容缺、联合审批,项目审批速度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以“东北最优、全国一流”为追求,长春改善营商环境的成效逐渐显现:2020年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提升最快的10个城市之一、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最快的5个城市之一;2021年10月,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长春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居第10位;2021年,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30.6万户,位列东北4市之首……长春“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政务服务新模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还受到国务院肯定。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长春人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近年来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初见成效,但对标“国内一流”,仍有不小差距,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政务环境为基础,以市场环境为核心,以法治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东北领先、国内一流、对标国际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子联表示。 “由于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等因素,东北地区包括长春在发展产业中经济成本较高,具有天生的劣势。”吉林省社科院副院长丁晓燕分析说,我们要正视劣势、创造优势,只有通过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才能形成“洼地效应”,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聚集,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北振兴,事关全局。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实施推进东北振兴战略,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金秋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 11月23日,中共长春市委召开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扛起政治责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长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期望殷殷,征程漫漫。长春人深知,惟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勠力同心、勇毅前行,方能不负重托,率先突破。 (调研组成员:张曙红、李己平、曾金华、黄俊毅、马洪超、王玥、李彦臻)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